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

有宗教信仰的好處

自從有人類以來,就有各色各樣的宗教信仰,時至今日,宗教信仰在社會上還有相當分量。但由於社會不正之風居於主流,人心轉向,在某些地方無神論者的數量更佔多數,由此衍生出大家有目共睹的嚴重倫理道德問題!

一個人不信任何宗教,自然有很多原因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無神論者覺得「人死如燈滅」,一了百了;又有不少人覺得做個好人便足夠了,沒有必要信奉宗教;亦有人不喜歡宗教,認為宗教約束了言行上的自由;另外不少學識廣博的人,甚麼都講科學,不信鬼神之說,對宗教的玄妙之理,疑而不信;不過,也有由於某些宗教教義上有令人不能信服或不合情理的地方,自然影響了信奉者的信心;但更多人因為熱衷於追求名利享受,所以縱使表面上有宗教信仰,骨子裡完全是另一回事;最後,有人雖然認同宗教的理念,但卻拒絕接受有〝天堂、地獄〞的說法,只片面地接受宗教教義中的某一部份。

但其實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,確實能夠從中得益。

首先,首先宗教信仰令人找到了人生的目的。宗教教義對宇宙人生的疑問提供答案,了解到生命的真相,原來除了人世間之外,亦存在著永恆的生命,透過宗教上的修行,可以得到終極的解脫自在。宗教的教義有如引路明燈,令信者不再混混沌沌地茫然不知人生在世所為何事。

宗教信仰的另一個好處,是對放蕩不羈的言行有所約束,在人倫道德上有所規範。宗教讓人學習到要行善積德,未成賢聖、先學做人,以「仁義禮智信」等五常為本,做好自己作為一個〝人〞的本份。宗教更令強調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」,行善上天堂淨土、作惡落十八層地獄,再不敢動輒「胡說八道、胡作非為、胡天胡帝!」

又在今天物慾橫流,自由奔放的風氣下,不少人醉生夢死於酒色財氣,追名逐利之中,物質享受愈豐裕,心卻愈發空虛無依,一遇上無常困厄,便不知所措,抑鬱怨氣難消。宗教信仰令人有希望醒悟到財色名利無非鏡花水月,一氣不來的話,「萬般帶不走、唯有業隨身」,減低了在這方面的貪慾,放下了一些貪著,學會了「要感恩、要珍惜、要知足、要無求」。說到底,這種生活方式遠比貪戀色慾世界的生活輕鬆得多。

很多人做事慣於我行我素,想做就去做,完全不理後果。有了宗教信仰之後,知道了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自己必定會為自己的言行自食其果。而更重要的是,宗教信仰助人覺悟到「果由因生,因由心造」,一切因果,都是自己的心搞出來,不敢再讓自己的言行放縱失控。

從宗教信仰中獲得的另一個好處,是從教義中明白到自己在能力與智慧,原來非常卑劣渺小,對自己的無知、無能,多了一些體會,削弱了自己的貢高我慢心。

而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提倡「博愛、慈悲」。老實地說,很不容易做到, 但起碼要盡可能減少引起他人煩惱,降低自己的瞋恨心,明白到「寃寃相報何時了」,以怨易怨、報仇雪恨,只會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。

宗教信仰更讓人學會了反思己過。不同宗教都教導信眾要懺悔。「懺悔」這個做作,讓人有機會去面對自己的過失,承認自己的不是之處,為「改過」之行開出了一條路徑。明朝袁了凡說得好:「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於自是;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步可進。」

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宗教信仰,並且能夠深入教義、融會貫通,然之後在生活上付諸實行,以身作則。否則開頭信到百份百,卻徒然有「信」,而不知所「信」何為,對教義茫然不知,變成了迷信,在遇上苦惱困厄時,抱怨宗教神靈沒有提供保佑,因而生起惡心及退心!

又請求大家在堅信自己的宗教之餘,對其他宗教加以包容,千萬不要落在「非友即敵、非神即魔」的心態中,詆譭其他宗教,以致生起紛爭。其實選擇那一個宗教也要講求「緣份」,他人與你信仰的宗教無緣的話,切忌「硬推銷」,猶如你喜歡吃酸的東西,卻要強迫偏好辣味的人「棄辣取酸」,結果便是很大可能出現「反效果」,反而令他人因此討厭你、以至一併厭惡你所「硬推銷」的宗教。這樣的話,正正成為了「好心做壞事」,何必呢?

最後,世間學問要有老師教導,宗教信仰也是一樣,每個宗教各有其教義和修行方法,必須經由老師教導指點,才不會誤入歧途。希望大家在宗教信仰中,找到「明師」。真正的「明師」,可能寂寂無名,卻以德行為基、以身教為本、以樸素生活為樂。

更請大家警覺,明師絕對不會利用賣弄神通感應來招納信眾。很多人喜歡找有神通的老師,但老師有神通,不表示弟子也會有神通;而更重要的是,有神通又怎麽樣?神通確實可以帶來「見人所不見、知人所不知、能人所不能」的能力,但有神通的人,不少自以為高人一等,成為了「高人、大師」,染上貢高我慢心。坦白地說,神通可以令人「智慧增長、去煩惱、了生死」的話,真的要多多學習,但假如做不到的話,神通只不過是一個「華而不實」,更有機會令神通者增加胡亂作業機會的花招而矣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