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

有宗教信仰的好處

自從有人類以來,就有各色各樣的宗教信仰,時至今日,宗教信仰在社會上還有相當分量。但由於社會不正之風居於主流,人心轉向,在某些地方無神論者的數量更佔多數,由此衍生出大家有目共睹的嚴重倫理道德問題!

一個人不信任何宗教,自然有很多原因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無神論者覺得「人死如燈滅」,一了百了;又有不少人覺得做個好人便足夠了,沒有必要信奉宗教;亦有人不喜歡宗教,認為宗教約束了言行上的自由;另外不少學識廣博的人,甚麼都講科學,不信鬼神之說,對宗教的玄妙之理,疑而不信;不過,也有由於某些宗教教義上有令人不能信服或不合情理的地方,自然影響了信奉者的信心;但更多人因為熱衷於追求名利享受,所以縱使表面上有宗教信仰,骨子裡完全是另一回事;最後,有人雖然認同宗教的理念,但卻拒絕接受有〝天堂、地獄〞的說法,只片面地接受宗教教義中的某一部份。

但其實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,確實能夠從中得益。

首先,首先宗教信仰令人找到了人生的目的。宗教教義對宇宙人生的疑問提供答案,了解到生命的真相,原來除了人世間之外,亦存在著永恆的生命,透過宗教上的修行,可以得到終極的解脫自在。宗教的教義有如引路明燈,令信者不再混混沌沌地茫然不知人生在世所為何事。

宗教信仰的另一個好處,是對放蕩不羈的言行有所約束,在人倫道德上有所規範。宗教讓人學習到要行善積德,未成賢聖、先學做人,以「仁義禮智信」等五常為本,做好自己作為一個〝人〞的本份。宗教更令強調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」,行善上天堂淨土、作惡落十八層地獄,再不敢動輒「胡說八道、胡作非為、胡天胡帝!」

又在今天物慾橫流,自由奔放的風氣下,不少人醉生夢死於酒色財氣,追名逐利之中,物質享受愈豐裕,心卻愈發空虛無依,一遇上無常困厄,便不知所措,抑鬱怨氣難消。宗教信仰令人有希望醒悟到財色名利無非鏡花水月,一氣不來的話,「萬般帶不走、唯有業隨身」,減低了在這方面的貪慾,放下了一些貪著,學會了「要感恩、要珍惜、要知足、要無求」。說到底,這種生活方式遠比貪戀色慾世界的生活輕鬆得多。

很多人做事慣於我行我素,想做就去做,完全不理後果。有了宗教信仰之後,知道了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自己必定會為自己的言行自食其果。而更重要的是,宗教信仰助人覺悟到「果由因生,因由心造」,一切因果,都是自己的心搞出來,不敢再讓自己的言行放縱失控。

從宗教信仰中獲得的另一個好處,是從教義中明白到自己在能力與智慧,原來非常卑劣渺小,對自己的無知、無能,多了一些體會,削弱了自己的貢高我慢心。

而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提倡「博愛、慈悲」。老實地說,很不容易做到, 但起碼要盡可能減少引起他人煩惱,降低自己的瞋恨心,明白到「寃寃相報何時了」,以怨易怨、報仇雪恨,只會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。

宗教信仰更讓人學會了反思己過。不同宗教都教導信眾要懺悔。「懺悔」這個做作,讓人有機會去面對自己的過失,承認自己的不是之處,為「改過」之行開出了一條路徑。明朝袁了凡說得好:「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於自是;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步可進。」

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宗教信仰,並且能夠深入教義、融會貫通,然之後在生活上付諸實行,以身作則。否則開頭信到百份百,卻徒然有「信」,而不知所「信」何為,對教義茫然不知,變成了迷信,在遇上苦惱困厄時,抱怨宗教神靈沒有提供保佑,因而生起惡心及退心!

又請求大家在堅信自己的宗教之餘,對其他宗教加以包容,千萬不要落在「非友即敵、非神即魔」的心態中,詆譭其他宗教,以致生起紛爭。其實選擇那一個宗教也要講求「緣份」,他人與你信仰的宗教無緣的話,切忌「硬推銷」,猶如你喜歡吃酸的東西,卻要強迫偏好辣味的人「棄辣取酸」,結果便是很大可能出現「反效果」,反而令他人因此討厭你、以至一併厭惡你所「硬推銷」的宗教。這樣的話,正正成為了「好心做壞事」,何必呢?

最後,世間學問要有老師教導,宗教信仰也是一樣,每個宗教各有其教義和修行方法,必須經由老師教導指點,才不會誤入歧途。希望大家在宗教信仰中,找到「明師」。真正的「明師」,可能寂寂無名,卻以德行為基、以身教為本、以樸素生活為樂。

更請大家警覺,明師絕對不會利用賣弄神通感應來招納信眾。很多人喜歡找有神通的老師,但老師有神通,不表示弟子也會有神通;而更重要的是,有神通又怎麽樣?神通確實可以帶來「見人所不見、知人所不知、能人所不能」的能力,但有神通的人,不少自以為高人一等,成為了「高人、大師」,染上貢高我慢心。坦白地說,神通可以令人「智慧增長、去煩惱、了生死」的話,真的要多多學習,但假如做不到的話,神通只不過是一個「華而不實」,更有機會令神通者增加胡亂作業機會的花招而矣!

喜歡咒罵他人

我喜歡咒罵他人,又或者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。但我不曾想到,原來對這些話最入心的人,是我自己。

我真的不知道,原來我咒罵他人的說話有很強大的能量,會產生很大的後果。而聽到這些咒罵聲音最多的的人,是我自己。更當我出口傷人成為習慣之後,累積在心中惡毒的種子愈來愈多,為自己的未來的惡果建立了豐厚的資糧,導致我將來有日要承受嚴重的惡報。每一句咒罵,最終都會回到我自己身上,因為咒罵出自我口,卻源於我心。我的心,就是咒罵的本源。如是因,如是果。果由因生,因由心造。自己的心造出了因,當然自己要承受相關的果。

我經常為自己辯護:「我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而說,不用當真!」

但我不知道,原來〝說話〞的後果,可以很嚴重。

網上找到一個故事:老陳有點咳嗽,覺得呼吸不順,吃藥也沒有改善,於是去醫院檢查。報告一出,醫生竟然說他有了一個惡性腫瘤,只剩下一個月的壽命。這個壞消息令他的情況迅速惡化,老陳吃不下東西,感到非常虛弱,更無法離床,家人都以為他很快便會死了。誰知兩天之後,醫生打電話打電話來向老陳道歉,說檢查出了錯,他根本沒有癌病。同是〝說話〞而已,但老陳聽到這幾句說話之後,剎那間轉回了另一個人,愁雲盡去,即時心情開朗,食慾大增,行動自如。

有云:〝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一句九月霜〞;西方人亦有言:〝天下最好的東西,是舌頭;天下最壞的東西,也是舌頭!〞從上文的故事看到,一句中聽的說話,可以振奮人心;一句惡毒的話,卻可以害人損己。

明白到這個道理之後,不敢再肆意咒罵他人了,更不敢誇耀自己〝咒罵他人時不動心〞,還自以為自己很厲害!

當說謊變成習慣

喜愛說謊,不顧誠信的喪失,正正是很多人在追名逐利的路途上不斷觸犯的毛病。喜愛說謊,變成了不少人的習慣,亦成為了社會上一種普遍的不正之風,不少人更將說謊變成習慣。

說謊若果不侵害他人的利益,誠然並非大過,只是世事每非如是,絕大部分謊言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出,損及他人。但很有趣的是,不少習慣說謊的人認為〝說謊〞相對於〝殺人放火〞而言,純粹是一種小過失。說謊只不過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某些要求,而將一件事包裝粉飾之後才說出來,無傷大雅。不少人更認為如果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只執著站在誠信的高地,不少大事都做不了。因此,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,無妨以犧牲誠信來作出交換。他們忘記了說謊其實是掩蔽事情的真相,令聽者失去了應有的知情權。在大部份情況下,說謊都是屬於自私自利的行為。

又有人自以為很聰明,說謊也神不知鬼不覺,不知道〝天知地知、你知我知〞。絕大部份謊言都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,終有一日會穿破。而在他人知道我說謊欺騙他們之後,絕少人會向我直斥其非,而是從此在背後將我標籤為一個〝大話精〞,告知他人千萬不可以信任我。

經常說謊的人,都會忽略說謊的一個常見後遺症:就是以一個謊言來掩飾另一個謊言,最終因為講得太多謊言,變成了自欺欺人,〝以自己的誠信沒有問題〞這一個謊言來安慰自己。

不少說謊的人還有另一個共通點,就是不畏因果,不覺得說謊和不守誠信屬於惡行。他們不知道要為此付上代價,縱使是一個小謊言,也有因果要負,如佛法有云:〝莫輕小惡,以為無罪。死後有報,纖毫受之。〞以謊言欺騙他人,損害自己的福德,假如死後真有報應的話,說謊的人到時要為自己的謊言接受惡報。走不開,逃不了!

網上看到一個故事,與各位有緣人分享!

阿德和阿傑一起到某大公司應徵。那家公司的待遇不錯,應徵的人不少。面試結束後,主管說需要複試一次,請他們五天後再來。

五天後,各求職者早早就到了公司。主管給每人一大捆宣傳單張,請他們到指定的街道派發。阿德抱着傳單,見人就送上一張。有些人接了,有些人連理都不理,有些人接過後就隨手丟在地上,他只好拾起來再派。忙碌了一整天,可手上的傳單還剩下厚厚的一疊。

傍晚六點,阿德拖着一身疲累回到公司交差。走進公司的辦公室,他發覺其他人都已經回來了。阿傑一見到他就說:「你怎麼還留着這疊傳單?」阿德一看,大家手上都是空的,心頭不覺一沉。主管問阿德派了多少。他漲紅了臉,把剩下的傳單交回主管,難為情地說:「我做得不好,請原諒!」

在回家路上,阿傑不斷罵阿德傻,並說他自己的傳單其實也沒有派完,剩下的全部丟進垃圾桶,其他人料想也必是如此。結果兩天之後,阿德成了唯一被該公司錄用的求職者,讓阿傑和其他求職者大感意外。

後來主管在一次晚宴上向他解釋:「一個人一天能派多少傳單,我們早就測試過。那天我發給你們的傳單,一天之內是肯定派不完的。誠實是金,也是做人的信用卡。我們想聘用的,正是有誠信的員工。」

各位是阿德還是阿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