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佛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。
第一個層次的人,相信佛和菩薩可以保佑他們和家人的健康,財富, 以至成就世間上的欲求,於是會求神拜佛。這類人的共通點, 是對佛法完全不明白,認為只要"存好心,做好事"便是信佛了, 純粹依止自己的心意和感受,自訂是非對錯的標準, 對物慾貪戀不捨。這一個層次有點迷信的味道, 但確實在心中種下了一粒信佛的種子。
第二個層次的人,有學習佛法,有拜佛,念佛,誦經,拜懺, 做義工以及種種佛門善行做作,問題是這個層次的人雖然信佛, 但落在事相上的"因緣所生法"之中,只知道"因緣果報", 念念著相,縱使相信六道輪迴,但離不開有為事相,對家庭,事業, 財富,享受以至世間種種事物都只有"凡所有相,皆是真實" 的感受,心隨境轉。這個層次的人死後由於生前行善,有機會得" 人天褔報",來世在人間或者天界享福, 福盡之後還會繼續在六道中輪迴不息。
第三個層次的人,學習佛法所說的空理,相信"因緣和合, 虛妄有生;因緣別離,虛妄名滅",接受大德所說的"因緣所生法, 我說即是空",用心了解空性,觀照"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"。 在這個層次的人,算是真正學佛,真正進入"斷煩惱,了生死" 之路。
第四個層次的人,回歸自性,學習了悟明心,真空妙有之理。 雖然萬法皆空,但在空性之中,一念真心示現出無窮事相妙用, 六袓壇經說,"何其自性,本自清淨",本來無一物,但接著又說, "何其自性,能生萬法",一切所見,所聞,所覺,所知, 無非眾生真如本性的妙用。在這個層次的人成就的話,便能夠" 從迷反悟,捨妄歸真",回歸本來面目。 楞嚴經對這個層次中的理論,解釋得最為圓滿透徹。
以上的說法,是讓信佛人想一想,究竟自己應該身處那一個層次呢? 請恕我直言,頭兩個層次嚴格地說,未算真正信佛學佛, 第三第四層次不同了,進人佛法的核心教化,集中修心, 涉及整個心態上的改變,不容易,但做得一分,有一分實益。
假如接受上文說法的話,那跟隨明師學習這方面便很重要了。 我想大家都是聰明人,不會找那些聲稱自己與佛菩薩等齊, 賣弄神通感應,標榜甚麼速成大法, 講說玄妙但與釋迦牟尼佛所說道理相違的"高人,大師"。 但另外有一點請大家留意,今天佛法表面興盛,講經說法的人很多, 個個都是"法師",但當中大部份都集中講"因緣法、人天法", 不講第三第四層次,不談空性,說不出修心見性,返妄歸真之路。 另外還有一個怪現象,可能為了抬高身價,招徠信眾, 今天不少說法者被特別強調是"博士,教授",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套說法片子,某講者被介紹時,被稱為" 某某法師博士",對耶錯耶,我沒有資格評論, 唯一知道佛法重點在於"覺悟",心中的覺悟,講者與聽者分享的, 是佛法覺悟的道理和自己覺悟的心得,與學歷銜頭這些"世智辨聰" 拉不上一絲關係。
最後,學佛有成,必須選擇一個事相修行的法門。 參禪這個流傳了數千年的殊勝法門,有不少人喜歡, 只可惜今人障深慧淺,要借參禪來明心見性、了脫生死, 恐怕很難做到,所以祖師有云"有禪無淨土,十人九岔路", 不少禪師因此兼修淨土法門,求生極樂,但大家也知道, 往生實非易事,單單在第一二層次學習,我執不減,妄想紛飛, 恐怕臨終業障當前的時候,很難正念分明,那如何往生呢? 穩當的做法,是依止第三四層次來修行,減輕妄想我執, 往生的機會便相對增加了。
選擇那一個層次信佛,在"如是因,如是果"的法則之下, 各有不同的後果,相信各位聰明人自會作出明智的決定。
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 更向何生度此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