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陳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,總以為自己一定對,一不順意的話,便很喜歡出口傷人,但他偏偏住在一位智者隔鄰,看見智者廣為他人敬重,當然看不過眼,一有機會便借故走去謾罵智者,但智者一有沒有理會。
有一天,他又為了一件小事咒罵智者,可能罵得太激動了,突然覺得很不舒服,頭暈眼花,智者立刻讓他坐好,給他一杯茶定神。
智者等老陳好了之後,平靜地問他:「陳先生,你有沒有送禮給他人呢?」
老陳答:「有啊!那又怎樣?」
智者說「如果他人收不到禮物,那這份禮物屬於誰人?」
老陳答:「如果他人收不到,那些禮物當然還是屬於我!」
智者說:「這就對了,陳先生,你雖然經常借故無事生非地來謾罵,但我卻沒有上心,亦即是沒有接受,那你剛才那些咒罵,究竟又歸誰了呢?」
老陳不以為然地答:「你說你沒有接受,但我說話一出,你也聽到了,豈能說你沒有接受呢?」
智者問:「一件事是否一定要具足「發出」和「接受」,才為之完成呢?」
老陳答:「那當然!」
智者說:「陳先生,如果你罵我,我嗔心大動,與你對罵;又或者我口中不說,卻在心中忿恨難平,以至將你的謾罵掛在心中,那整個「發出」和「接受」才為之完成。但我心無掛礙,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的心清楚地提醒了我,我完全沒有理由要生活在你的謾罵陰影之中。你喜歡謾罵,是你的事,與我的心無關,唯一讓我看到的後果,是你每一次的謾罵,都回歸給了你自己。陳先生,不停地謾罵自己,你不累嗎?更重要的是,除非你認為世間事沒有因果可言,否則的話,出口傷人可有因果要負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終有一日要自食其果呀!」
每個人都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,做得到嗎?只要能夠時時反觀自己的心,不要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中,不跟著外間的境界走,一定做得到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